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
1、當我們描述運動時,需要有參照物。
2、當我們描述自己的位置時,包括方向和距離。
3、 地圖上的方向都是用上北下南、左西右東來指示,進一步可以確定東南、東北、西北、西南四個方向。
4、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形式有:平移、旋轉、滾動和擺動等。
5、 秋千的運動形式是擺動,車輪的運動形式是滾動,行駛中汽車的運動形式是 平移,鐘表指針的運動形式是旋轉。
6、 按運動軌跡來劃分運動形式,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。
7、 拋出去的小球做的是曲線運動,上下運行的電梯做的是直線運動。
8、 物體在斜坡上,可以靜止(或不動)、滑動或滾動等。
9、 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不一樣
10、斜坡的傾斜度越大,小球滾動得越快。
11、我們可以通過減小斜坡的傾斜度來減緩小木塊的滑動速度,甚至讓其靜止不動。
12、在相同的距離里,物體運動所花時間越短,運動速度越快。
物體運動所花時間越長,運動速度越慢。
13、在相同的時間內,物體運動得越快,它的運動距離越長。
14、追及跑:甲和乙賽跑,甲在乙后面出發,10秒鐘后甲趕上了乙,說明 甲比乙 跑得快。
第二單元 動物的一生
1、蠶卵最開始是黃色,后來變成黑色;蠶寶寶最開始是黑色,長大后變成白色。
2、蠶寶寶以桑葉為食。
3、幼蟲或幼崽從動物的卵中破殼而出叫做孵化。卵需要孵化才能產生新的生命。
4、蛇、雞、魚都是通過產卵來繁殖后代的。
5、雞的卵最外層是殼,再往內就是卵白和卵黃,也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蛋白和蛋黃。
6、蠶寶寶是蠶的幼蟲,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叫蟻蠶。
7、蠶生長到一定階段,會長出新皮,換下舊皮,這叫蛻皮。蠶蛻皮前不吃也不動,好像睡著了一樣,稱作“眠”。
8、從蟻蠶到吐絲結繭,蠶共需蛻4次皮。
9、蠶在吐絲的時候,頭部會擺動。蠶被蠶絲包裹著,形成橢圓形的繭。蠶繭對蠶蛹能起到保護作用。
10、蠶會在蠶繭里變成蠶蛹,蠶蛹是紡錘形的,顏色是深褐色的。
11、蠶蛾身體分為頭、胸、腹三部分,頭上有一對觸角,胸部有三對足。 具有這種身體結構的動物是昆蟲。
12、據上推斷,螞蟻、蜻蜓、蝴蝶都是昆蟲。
13、和蠶相比,蠶蛾退化了口器,不再吃東西,交尾產卵后會很快死去。
交配和產卵是動物的繁殖行為。
14、蠶的幼蟲期和成蟲期的外部形態會發生變化,這種變化叫完全變態。
15、蠶的一生要經歷卵(或蠶卵)、幼蟲、蛹、成蟲四個階段。
16、蠶的一生從蠶卵中破殼而出開始到蠶蛾死亡終止,大約為56天。
17、蠶適合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,所以蠶不會在秋冬季節出生。
18、像蠶這樣產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。昆蟲、魚類、鳥類一般都是卵生動物。
19、“黃梅時節家家雨,青草池塘處處蛙。”青蛙的繁殖方式是卵生。
20、像貓這樣直接生下胎兒的叫胎生。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它們 的后代,所以又叫哺乳動物。
21、人是胎生動物。我們未出生時,在母體內叫做胎兒。
22、我們出生后會經歷嬰兒、幼兒、青少年、成年和老年五個階段。
第三單元 太陽、地球和月球
1、太陽是--顆恒星,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,太陽目前年齡大約45億歲。太陽黑子是一種太陽活動。
2、繞著恒星轉的是行星,繞著行星轉的是衛星。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。
3、月亮又叫月球,是地球的衛星。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。
4、月球離我們比太陽離我們近。月球不會發光,月球是反射的太陽光。
5、早上我們面向太陽,前面是東,后面是西,左面是北,右面是南。
6、一天之內陽光下影子的長度變化是長一一短一一長,方向變化是西—北—東。
7、光是沿直線傳播的。影子的產生是因為光受到了阻擋,所以不透明的物體才能產生影子。
8、改變影子的方法有:改變光的照射角度和改變物體的形狀。
9、月相變化是一個循環,周而復始,周期大約為一個月。
10、一個月內,月相變化的順序是:新月一一娥眉月一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滿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殘月—新月。 新月時,天空看不到月亮。
11、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,表面被隕石撞出了環形山(隕石坑)。
12、月球的年齡為約45億年,直徑約3500千米,與地球距離38萬千米。
13、很久很久以前,絕大多數人認為天是圓的,地是方的,這和人們觀察到的現象基本相同。
14、有一部分人推測地球可能是球形。
在海邊,人們用望遠鏡觀察遠方來的船,總是先看到帆頂,然后才看到船身,
月食時,人們觀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 總是圓形的。
15、1519年,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,3年后,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。
16、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自然資源。海水占了整個地球儲水量的96.5%。
17、除去海水,剩下的淡水組成包括冰川、淡水湖泊、河流等。
18、地球上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。